您现在的位置: 幼教> 幼儿园资源> 教学论文> 艺术类论文> 正文

制陶活动锻炼左右手协调发展

来源:江南官方APP下载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30:40

说两句

  江南官方APP下载 整理了幼儿园艺术类论文《制陶活动锻炼左右手协调发展》,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泥,是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既孕育了人类的劳作,又孕育了人类的游戏和艺术。陶艺是根据泥的可塑性,经过“成型”、“上釉”、“烧制”几道工序,将柔软的粘土制成赋予生命和思想的陶器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的陶艺活动主要就是捏泥巴、玩泥巴,然而正是这“玩泥巴”却成为幼儿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幼儿天生具有探索倾向,好奇、爱玩,做陶不只是让他们多了一个游戏内容,更多的是使他们从中获得丰富的造型经验和无比的乐趣。

  虞永平教授在《民间工艺坊(区)与幼儿园课程》中提到幼儿园可以用泥土开展造型艺术活动。用来源于自然界的泥土而非油泥加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更能让幼儿充分想象、积极投入多方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就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幼儿看着一团团的粘土经过自己揉捏之后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陶人、小动物、小餐具、小花瓶等,就会感到十分满足与快乐,于是便会无拘无束、自由地尝试,将生活经验中自身对美的理解以游戏的方式予以物化。轻松愉快的“玩泥巴”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

  幼儿玩泥巴、做陶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他们不拘形式,其创造不受理性的束缚,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经验,运用泥巴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幼儿的视角去观看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自然的一切被幼儿赋予了生命,他们做出来的陶塑朝气蓬勃、任性天真,就像幼儿本身。如在制作“椅子”活动中,幼儿在欣赏椅子后,动脑构想、设计制作了农家人的竹椅、长辈人的太师椅、娃娃们的动物椅、酒吧间的转转椅、外星球的怪兽椅等众多椅子,形态各异。在制作之后,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有的幼儿说,可以让一家人一起坐在大大的太师椅上,说说话,做做游戏,多舒服呀;有的说,动物椅可以放在鱼缸里,让小鱼玩累了以后也坐坐,多有意思呀。幼儿每人都有着独特的创作意图。正是幼儿随心所欲地捏着,做着,创造着幼稚、粗糙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作品,使他们的创造力在做做玩玩中得到了发展。

  制陶活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活动,它因新颖、形象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产生并积累丰富的表象,经构思形成视觉形象,然后经过泥塑技巧把手的活动和构思结合起来,使“胸有成竹”转化为“手中有竹”,所以幼儿泥塑活动过程主要是形象思维及其表达的过程。在制陶活动中,幼儿要揉、搓、捏、压,雕、凿、琢、描绘,经过反复的玩和练习,不仅可以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而且可以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性。同时,幼儿在制陶过程中要目测所捏泥块的大小比例关系,形状是否规整,线条如何,以及是否符合所创造的物体特征。幼儿在操作之前要多方面地观察,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操作过程中要构思,成形之后又要对自己的作品作形象地介绍。这一切又促进了右脑的思维、活化了右脑的功能。总之,手、眼、脑的活动贯穿整个制陶活动,制陶活动给了幼儿一个锻炼左右手及协调发展的良好机会。

  在班级开展陶泥工作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对某个事物感兴趣,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幼儿更是这样。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半天都不会累,都能坚持下去。教师可利用幼儿思维直观、形象性的特点,用各种不同的有吸引力的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如神态各异的脸谱、憨态可鞠的娃娃、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造型。教师还可让幼儿通过欣赏古代的、近代的工艺制品,了解多种风情的作品,如中国著名的彩塑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和太原晋祠的宫女、无锡的惠山泥人和天津的“泥人张”所塑的泥人。笔者给幼儿展示了一些陶艺作品,这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动态一下子就将幼儿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幼儿得知这些都是用泥巴做出来的,不禁大吃一惊,感叹道:泥巴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东西,我也要试一试。

  2.材料的提供

  幼儿的创作意图大多是在与材料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每周安排1—2次活动,在规定时间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陶艺活动,时间的长短可根据幼儿兴趣而定。教师要在陶艺活动室内为幼儿准备足量的粘土及竹刀、擀面杖等专业的陶艺工具和纸筒、酒瓶等辅助工具。他们在拍打、压滚、掼、团、搓、捏等活动中,会渐渐地了解到泥的可塑性大,但湿度变化也大,所以造型不宜过分纤细,可做得粗朴、淳厚些。

  3.技术的帮助

  幼儿在陶艺活动中,有时虽然有一定的创作意图,但由于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不协调等原因,在操作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出现一些问题。如不会正确地掼泥,常常弄得满身都是;可爱的小兔子耳朵断裂了……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完全实现,就会产生一定的失败感,并且可能使孩子对陶艺活动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就应在技术上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当然,这种技术上的支持不是手把手的包办代替,而是通过启发、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4.组织的形式

  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所以教师适宜采用分组教学,让幼儿围坐在身边,教师按顺序讲解制陶过程,演示一些重点、难点部分,如从整块泥中进行抽拉、如何黏结等。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形式来获得,因此,师生共同收集陶艺作品或图片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欣赏,幼儿对陶艺活动会不断地有新的认识,知道用泥还可以做出各种造型有趣、图案优美的作品。由于欣赏的图片都比较小,教师可以采用视频转换仪来展示,并且在活动中主要采用“对话法”,让幼儿充分与作品交流,让他们带着问题与材料“对话”,并用陶泥来表现、创造。

  教师在陶艺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全面的指导,而不是全面的包办,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幼儿的创作激情,使之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充分发挥出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江南官方APP下载 ,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江南官方APP下载 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幼升小

jn体育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
Baidu
map